2024 11,23 16:21 |
|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
|
2022 02,24 00:50 |
|
### 關于遷移旧筆記至新軟件
企圖将為知筆記中的老筆記遷出到新的筆記軟件中,但由于没找到簡單易行的搬遷方式,計劃擱置了。猴年馬月_wb時看到了善用佳軟對搬遷筆記的看法。他的建議是:不搬遷。 思考了下,感到贊同。我使用新的筆記軟件,就是因為企圖践行卡片式筆記,老軟件没有完善双鏈功能,已不能滿足当下需求。但旧筆記是在老軟件還符合需求之時積累的,它和軟件仍然相匹配──所謂的“筆記”多是我四處收集的内容,如_片筆記所描述的那種觀点的概括和思考,其實屈指可数,而為知在收集、剪藏方面非常優秀,所以旧筆記留在原處完全没問題。若是要在新筆記軟件中添加旧筆記的内容,那麼筆記必然要根据我進化過的認知和需求進行大刀闊斧的修改,成為船新的卡片筆記,而不是維持原来的模樣。復制粘貼式搬遷,所耗費的精力不帶来實質性的收益,所以不如不搬。真要搬了,得重新審視旧筆記,将現在依然感興趣、有价値的内容按盧曼的方法制作卡片。這樣的話,只要将旧筆記以鏈接方式注釋在新筆記中就好了,旧筆記依然可以留在原處,作為存档備査的資料。 ### 關于筆記工具的選擇 威廉大老在關于筆記工具的選擇的文章中提到所謂“markdown天生的局限性”,認為簡陋的md終将限制筆記軟件可用性的發展上限,因此不推荐使用任何基于markdown的軟件。但閲讀《卡片筆記写作法》后感到,這或許并不是什麼致命問題。《卡片》一書認為,好的工具能減少机械勞動,但代替不了閲讀和思考,而這才是最重要也是最耗時的,所以筆記工具能提高的效率非常有限,紙筆用好了也能成事。且,已知利用卡片筆記取得最高成就者,正是使用紙筆的盧曼本人来着。 另,大道至簡,過分追求高端和復雜的功能可能是舍本逐末。《選擇的悖論(The Paradox of Choice)》提到个觀点:“限制之下反而更自由”,購物、職業、談對象均如此。有時間必拜讀原書。 PR |
|
2022 01,03 00:04 |
|
bug描述如下:跨塊操作,无論刪除還是剪切,都无法正常粘貼,撤銷也无法恢復被剪掉的内容。
當然最後還是恢復了數據,靠的是査找筆記對應的文件,用文件備分工具Acronis来恢復(此處感謝已銷号的威廉)。 以及思源的云端同歩非常不好用,在网絡不好的情况下嚴重拖慢啓動速度,單終端使用的話還不如不開。 還有手机客戸端也是超難用,一不小心就点錯,网絡伺服只有剛安装的時候能用,然鵝好像并没有見其他人反饋這个毛病,不知道為什麽。 甚至想回歸Remnote,畢竟已經花費過精力,上手无困難了。但想起那个糟心的bug,想起那混沌的document,還是算了。 忍到開發者修bug巴。反正這些軟件都充滿了bug 以及雖然為知很穩定,但不能批量導出就是屑 |
|
2021 10,04 18:43 |
|
近年特色筆記軟件井噴,尤其是傳説中的双鏈筆記軟件,百花齊放,令人眼花繚乱,逼死選擇強迫症。想説学習下小馬過河,花点時間自己把毎个工具都嘗試下就知道那家好了,然鵝河特麼一天一个樣_(:3 ⌒゙)_
机縁巧合嘗試了思源筆記,意外地好用,甚至感到相見恨晩。 事情是這樣的,最初試水双鏈筆記的時候,根据威廉排行版的建議最終選擇了Remnote(因為了解到markdown的局限性,一開始就没考慮過思源)。至今使用大概4个多月,依然感覺不到強大工具帶来的生産力提高。 之所以這麼快又開始糾結工具,原因如下 * 其一 wiz推出的重構版,未来發展方向大概率偏離我需求,看来不得不放弃了 * 其二 嘗試用MARP做PPT,感到非常棒,但因為Remnote的大綱筆記格式,別説筆記和PPT无縫對接,光是从筆記改成PPT,就挺耗時的 * 其三 興高采烈地嘗試了最近發布的Remnote重構版,發現本地使用有bug(分屏就死)且卡頓,且依然不支持插表格 此外使用vscode時感到界面迷之戳XP,甚至想轉之前再三考慮最終放弃的obsidian(同markdown局限性)。糾結o的過程中无意看到了思源的自来水:為什麼我要放弃wolai,選擇思源筆記?) (所以説知乎的推荐功能還不錯?)思源這些優点讓人很是心動: * 肉眼可見的功能齊全 * 開發者給人感覺很真誠 * 離線使用全功能免費(含RN高級用戸才能享受的別名、pdf回鏈等功能) * 界面好看!(有当年初見notion時的驚艷感) * 已不存在markdown限制(1.2后改JSON了) 雖然左右横跳帶来的学習和搬遷成本都很高,但還是决定嘗試一把。真正試用后更加喜歡了,喜歡到要抛弃RN的程度。体驗后發現的補充優点: * 操作界面和設置做得很簡潔,界面交互也好,上手没有半点困難,体驗很棒。 * 左側目録符合我對筆記的認知和習慣(木頭腦袋只認文件夾) * 筆記可以按我喜歡的方式組織,而不是強制全大綱(个人習慣三到四級標題下再套无序列表和其他内容,全大綱縮進太多層反而容易眼花) * 数据文件及其内容一目了然,是普通人也能理解的樣子,很有安全感,也方便;批量修改圖片附件地址之类 * 導出的markdown工整又漂亮 * 對小屏幕、配置爛的電腦也很友好 打算再感受一个月,要是没遇到硬傷就改主力了。 其他:話説推荐滿32人升永久会員,但我還没有訂閲,所以没有推荐碼。之前還冲動消費入了roamedit買断会員…因為上手困難且据説不太穩定所以到現在没折騰過。RE冲動消費的原因,除了感覺未来可期外,還有開發者給人感覺很真誠的原因(此處可能有同行襯托)。覺得思源也有同樣的特質我是不是也該冲一波…錯過了思源的買断有点可惜不過那会儿還不知道双鏈筆記的存在。雖然離線够用不過這麼良心的作品還是手痒想冲一波,于是冲了个鷄腿- - 蹲个双11優惠或者買断(我好窮)。 |
|
2021 04,29 12:14 |
|
最近在学用双鏈筆記。主流軟件一般提供:層級分明的大綱方式記録内容 + 節点之間通過双向鏈接跳轉。説是个新興事物,但回顧以往,在線性記録時代,我的筆記似乎就有在按這个方式進化来着。
学生時代筆記大多是直接在書上批注,書本為筆記提供結構(我微書本当上手),原始野蛮但實用的混沌時代。 進了医学院之后開始有單独的筆記本。雖然活頁本記的課程專題小筆記已經不知塞那里去了,但考古實習時的口袋筆記本,發現那時已是比較統一的各級標題+小无序列表的形式。无序列表有時会画成思維導圖状物,但通常不会太厖大,且只包含標題下内容,不覆盖整体。頁碼和奇怪的插圖都是記憶的錨点,這个線索是紙質本独有的。 后来開始用wiz,進入電子筆記時代,嘗試将紙質内容録入。電子文档畢竟没有紙質版自由,折衷之下只能将奇怪的思維導圖状物流程圖状物全部改成大綱。同時電子筆記的局限反過来約束了手写記録的發揮,后續的手写筆記也變成了大綱状物。失去了飛揚跋扈的神奇物体,少了樂趣,但多了多平台査看和搜索的便利。 筆記多了面臨分類地獄,做過一些思考、嘗試和改進。其中最大的變革来自2014年的大整理。該分類方法沿用至今。 因為wiz筆記的本質是張HTML,而我又是以管理网站的視角看筆記庫来着,所以很自然地就使用了粗顆粒鏈接。使用wiz自帶的内鏈,会手工給提及到筆記加鏈接跳轉。比如,当天写的blog,会在月計劃表對應日期格子里插个鏈接。区塊間的鏈接似乎也有。比如前篇筆記提及的病人,在下一篇筆記中記録了随訪,会用html的書簽實現湊合的精准跳轉。不過手工加標簽實在太麻煩。此外,要是不記得這麼回事也就没有這个鏈接了。 双鏈筆記被夸得天花乱墜,看完介紹感到只要得到它就能得到整个世界!然而,不知道是因為思維習慣還没跟上,還是筆記積累不够,我在實際使用時,只感受到了添加査看鏈接的便利,在串聯相關内容方面的優勢暫時体会不到。以及没有層級目録我渾身不自在,彷佛筆記跟没了似的。后来根据大老的教材建了个專門的“索引”document,按老目録的結構把毎篇内容都整齊羅列后,才感覺好点。 有大老理性分析了他的弊端以及无法解决的問題,看完促使我又回顧了自己的筆記歴程,于是有了這篇。 所以還能怎麼辦,当然是繼續使用感受学習辣。 |
|
2021 04,28 22:04 |
|
其實早几天起已經開始了(躺
看了王樹義關于RR的介紹,及其視頻下科研狗對双鏈工具的贊口不絶,我對双鏈筆記感到很是心動:似乎只要得到它,学習和科研将如狗添翼原地飛升!雖然看起来入門需要花費一定成本但,磨刀不誤砍柴工鴨!于是我開始研究這个彷佛雨后春笋般突然火起来的新事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我,直接跪在了工具選擇上:尼瑪太多了,且各有優缺点又都在進歩中,各路選手剛起跑,也不知道誰快誰慢誰倒閉,真是逼死選擇困難。况且我還没入門,基本不可能根据自己需求和体驗挑選。最后决定先選一个遷移成本低的大路貨,等熟悉双鏈的思維方式和操作后,再根据自己需求和手感决定是否換工具。 簡單了解過后,選擇了威廉大老推荐的RemNote開始玩。(大老深入体驗了多款筆記,他的推荐大概率比我自己瞎選更適合我,詳見 双向鏈筆記綜合体驗威廉排名榜 - 知乎)。選它的点在于:1. 目前功能足_強大;2. 可本地使用;3. 不大会弃坑;4. 未来遷移方便。一開始差点信了Markdown的邪入了其他科研狗們愛用的obsidian或Logseq,但,我并没有markdown情節,何必呢。RN的JSON格式還挺干淨的,潔癖没有不滿。(另,国貨之光RoamEdit永久会員限時特价只需300軟妹幣,跟動輒年費上千的元老RR相比實在太香了我忍不住入了。未来若需要RN付費功能,説不定需要轉他家呢。但,屯号等升値就duck boo bee了) 此外,不得不提下為知筆記。雖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方面,也曾有各種風波,但它仍是我心目中傳統筆記的第一名。用到了現在,筆記積累了2k+,充値也不止300,有感情也有沈没成本在。曾驚喜地發現,他家新品wiznotelite支持markdown的wikilink,一看就是要做成双鏈筆記的樣子,把我激動得。屁顛屁顛地用它来記録新筆記后却發現体驗相当糟心:別扭的所見即得還不如純文本,和wiz本体不相通還不能批量導出。更致命的是,会在你難以察覺的情况下蜜汁誤刪内容!!還tm不能批量導出。当年思考如何遷出wiz数据時的頭大、vip死人似的客服的答非所問等等不爽瞬間又浮現腦海。至此,我毫不犹豫地轉新工具了。雖然依然希望良心的老魏能做好這款産品但我現在馬上就需要生産力現在就要! 最后想説的時,双鏈筆記給我画了好大的餅,然而遠水救不了近火,我目前遭遇的deadline危机,是絶對指望不上它了。亢奮積累中,希望真的有奇效。 |
|
2020 01,27 21:02 |
|
本文主角:Ticktick = 滴答清單
這是款好用又強大的APP,用“簡約而不簡單”形容再貼切不過:界面清爽,操作方便,同時功能包羅万有,應有盡有。兩个看似矛盾的優点集于一身,流弊到不行。具体可自行前往官网査看。 但,没有行之有效且適合自己的GTD方式,再好的工具也枉然。ticktick落到酥這種不善于制定計劃也不擅長執行的人手上,就没發揮出多少作用。之前想出来个至今仍覺得妙到不行的構思:《基于SAN値而建的todolist!》,但清單依旧彷佛床邊堆換下来衣服的椅子一樣,随着衣服越積越多,變得愈發肥碩且不忍直視,整理的動力无限接近0,没有一点GTD。 不過,最近這破事有了轉机。酥開發出了把ticktick当普通便簽的用法……簡單粗暴但特別適合GTD初学者(復雜的玩不来)。如圖所示: 大部分操作都在卓面小部件完成。具体操作: * 僅顯示【今天】清單,任務通過設置優先級来排序 * 需要近期完成的任務,時間設置為“酥打算做”的日期,而非任務截止時間 * 一些希望養成的習慣,比如冥想,写晨間日記等,設置為毎日(或毎周)重復,這樣毎个“今天”都会自動創建相同的項目。 * 一般直接在【今天】下創建新任務,默認当天完成。 * 過期任務会繼續留在【今天】里。 * 毎天早上在web界面上簡單規劃下要做什麼,就可以開工了 * 【今天】下任務太多就挑几个改執行日期丟出去,太少就从收集箱撈一些進来。 如此一来,就避免了任務越積越多導致的弃療。如果用游戲腦加工一下,将list想象為頁游的日課,就更有動力了。雖然行動力依然堪憂(看截圖就知道),但,酥重拾了完成清單的快樂。 以及,ticktick還順便是酥的便簽+備忘録来着……所有操作跟創建普通任務一樣樣,只要不手滑點“完成”就好。平時可以快速用手機隨手記録一閃而過的想法,後續可以在web端認真琢磨步驟,多平臺同步就是好。想説,ticktick還真能秒殺市面大部分便簽APP幾條街。隨手速記最重要的是操作步驟少少少,不然很容易被轉移注意力,尤其是使用手機的場合(比如你想在微信上看剛訂的外賣多少錢,結果先是看到一堆紅點點……一小時後你徹底忘記查賬的事情了)。速記方面ticktick是做得特別好,在小部件即可完成所有操作。詳情編輯還支持markdown,還送蕃茄鍾……雖然都是錦上添花而已,但真是逼死同類APP。 |
|
忍者ブログ [PR] |